顺北油气田位于塔里木盆地,此次试生产超千吨的油气井为顺北803斜井,折算日产原油244吨、天然气97万立方米。
成功研制一键式人机交互7000米自动化钻机,突破了多设备联动协同控制等技术瓶颈,首创了具有并联作业模式的独立建立根系统,突破了虚拟重构、视觉识别等关键技术,开发了智能安全管控系统,建立了钻机在线监测与远程运维平台,实现了流程自动化、作业少人化、操控一键化。同时,非常规原油开发正成为原油稳产生力军。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全国油气勘探开发十大标志性成果。中国石油方面表示,一键式人机交互7000米自动化钻机成功研制应用,进一步夯实油气增储上产资源基础和核心技术优势,为实现双碳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筑牢根基。《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中国石油方面获悉,除两个深海项目外,其他均由中国石油主要参与或主导推动。在页岩气开发方面,不断深化页岩气成藏和富集理论,创新发展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水平井体积改造技术、复杂山地工厂化作业技术等关键工程技术,大幅提升单井产量和最终可采储量,推动页岩气跨越式发展。井队人员配置减少1/3,劳动强度降低90%。
2022年,我国水下自主油气开发技术体系与装备制造取得重大突破,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同等水平,首个采用自主设计、自主研制的国产化水下生产系统在我国南海东方1-1气田东南区乐东块成功使用,实现了水下油气生产系统关键国产化核心装备从0到1的突破。随着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的推进,我国原油产量在2022年产量达到2.04亿吨,时隔六年重上两亿吨。全厂智能化项目根据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总体部署,按照三同时要求与工程项目同步建成投用,在供应链协同、生产管控、安全环保、设备管理、能源管控、预知决策六个领域,着力强化全面感知、安环受控、生产智能、全厂优化、高效运营五项能力,为广东石化企业经营和生产管控模式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建立中国石油炼化企业首家企业级云平台。历时三载,广东石化智能化项目经过持续技术攻坚和自主创新,建成中国石油首家完整的集炼化数据共享与数据治理于一体的企业综合数据管理平台。建成中国石油规模最大的公网专网融合、4G和5G兼容的工厂无线网络,实现无线网络高可靠、高安全。5月16日,随着全厂智能化项目正式上线,34套智能化系统全面投入运行,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成为中国石油炼化企业首家采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构建的云原生智能工厂。
34套智能化系统涵盖生产、工艺、优化、设备、安环、储运、经营、办公、现场等多个智能化应用场景,打通了计划调度、生产运行、工艺技术、能源管控与优化、供应链协同、经营管理、设备全生命周期、安全环保管控、数字化接收与应用9个端到端流程,实现全厂业务、数据与应用的深度融合和贯通。位于广东省揭阳市的广东石化公司,承载着建成绿色、智能、效益型世界级炼化基地的厚望与使命。
广东石化自2月底投产以来,通过加强市场紧俏产品出厂、优化调整生产装置运行、降低能耗等系列措施,不断加大创效力度,4月份共计销售各类成品油75.4万吨、化工品43.82万吨,开工两个月实现整体盈利。建成炼化企业融合系统最多的音视频互联互通平台,实现企业多种通信系统的深度融合建立中国石油炼化企业首家企业级云平台。34套智能化系统涵盖生产、工艺、优化、设备、安环、储运、经营、办公、现场等多个智能化应用场景,打通了计划调度、生产运行、工艺技术、能源管控与优化、供应链协同、经营管理、设备全生命周期、安全环保管控、数字化接收与应用9个端到端流程,实现全厂业务、数据与应用的深度融合和贯通。
5月16日,随着全厂智能化项目正式上线,34套智能化系统全面投入运行,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成为中国石油炼化企业首家采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构建的云原生智能工厂。位于广东省揭阳市的广东石化公司,承载着建成绿色、智能、效益型世界级炼化基地的厚望与使命。建成中国石油规模最大的公网专网融合、4G和5G兼容的工厂无线网络,实现无线网络高可靠、高安全。全厂智能化项目根据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总体部署,按照三同时要求与工程项目同步建成投用,在供应链协同、生产管控、安全环保、设备管理、能源管控、预知决策六个领域,着力强化全面感知、安环受控、生产智能、全厂优化、高效运营五项能力,为广东石化企业经营和生产管控模式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广东石化自2月底投产以来,通过加强市场紧俏产品出厂、优化调整生产装置运行、降低能耗等系列措施,不断加大创效力度,4月份共计销售各类成品油75.4万吨、化工品43.82万吨,开工两个月实现整体盈利。建成炼化企业融合系统最多的音视频互联互通平台,实现企业多种通信系统的深度融合。
历时三载,广东石化智能化项目经过持续技术攻坚和自主创新,建成中国石油首家完整的集炼化数据共享与数据治理于一体的企业综合数据管理平台另一方面通过接入大容量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为未来海上油气田高比例利用新能源电力迈出了关键一步。
据中海油湛江分公司文昌13-2油田总监唐新国介绍,海油观澜号是我国第一个工作海域距离海岸线100公里以上、水深超过100米的浮式风电平台。我国深远海风能资源丰富,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深远海风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超过20亿千瓦,潜力巨大,海上风电资源的开发运用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投产后,年均发电量将达2200万千瓦时,全部用于油田群生产用电,每年可节约燃料近1000万立方米天然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据中海油湛江分公司生产部经理秦立峰介绍,文昌油田群电网是中国海油打造海上绿色低碳新型电力系统的有效尝试。5月20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成功并入文昌油田群电网,正式开启了为海上油气田输送绿电的新里程。实现了风电与油田电能的统一控制和管理,形成主动控制与被动响应双重保障,进而确保油田微电网的安全与稳定,推进了海上风电为海洋油气电网直供电技术的发展,为深远海海上风电能源管理和就地消纳提供了海油样板。
中海油执行副总裁兼新能源部总经理杨云表示,希望通过海油观澜号的实施,推动我国深远海浮式风电在核心技术、大型海上安装装备以及产业链资源整合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在微电网的稳定运行,打造海上风电与海洋油气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其产生的绿色电力通过1条5公里长动态海缆接入海上油田群电网。
最终通过构建海上零碳油气田,实现海洋油气绿色低碳开发,推进传统油气与新能源有机融合。为保证风电并网后油田群电网能够持续平稳运行,文昌油田群打造了风电+气电+智慧电网的一体化供电新模式。
该平台在设计建造中,通过研究多要素联合分布环境数据,创新应用风机与浮式基础的一体化设计和迭代技术,确保海油观澜号在超17级的最强台风下安全稳定运行。整体高度超200米,吃水总重达11000吨,通过9根锚链系泊固定在水深120米的海洋深处。
这标志着我国深远海风电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海上油气开发进军绿电时代迈出了实质性的关键一步。一方面通过多个油田的电力组网实现了海上油气电力高稳定性需求。海油观澜号位于距海南文昌136公里的海上油田海域,装机容量7.25兆瓦,由风力发电机、浮式基础、系泊系统和动态缆组成。通过油田能源管理系统、风机监控系统以及风功率预测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将油田群的4个燃料电站与海油观澜号风电平台融合成一个整体
据中海油湛江分公司生产部经理秦立峰介绍,文昌油田群电网是中国海油打造海上绿色低碳新型电力系统的有效尝试。我国深远海风能资源丰富,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深远海风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超过20亿千瓦,潜力巨大,海上风电资源的开发运用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实现了风电与油田电能的统一控制和管理,形成主动控制与被动响应双重保障,进而确保油田微电网的安全与稳定,推进了海上风电为海洋油气电网直供电技术的发展,为深远海海上风电能源管理和就地消纳提供了海油样板。通过油田能源管理系统、风机监控系统以及风功率预测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将油田群的4个燃料电站与海油观澜号风电平台融合成一个整体。
5月20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成功并入文昌油田群电网,正式开启了为海上油气田输送绿电的新里程。海油观澜号位于距海南文昌136公里的海上油田海域,装机容量7.25兆瓦,由风力发电机、浮式基础、系泊系统和动态缆组成。
最终通过构建海上零碳油气田,实现海洋油气绿色低碳开发,推进传统油气与新能源有机融合。据中海油湛江分公司文昌13-2油田总监唐新国介绍,海油观澜号是我国第一个工作海域距离海岸线100公里以上、水深超过100米的浮式风电平台。该平台在设计建造中,通过研究多要素联合分布环境数据,创新应用风机与浮式基础的一体化设计和迭代技术,确保海油观澜号在超17级的最强台风下安全稳定运行。为保证风电并网后油田群电网能够持续平稳运行,文昌油田群打造了风电+气电+智慧电网的一体化供电新模式。
投产后,年均发电量将达2200万千瓦时,全部用于油田群生产用电,每年可节约燃料近1000万立方米天然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这标志着我国深远海风电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海上油气开发进军绿电时代迈出了实质性的关键一步。
另一方面通过接入大容量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为未来海上油气田高比例利用新能源电力迈出了关键一步。其产生的绿色电力通过1条5公里长动态海缆接入海上油田群电网。
整体高度超200米,吃水总重达11000吨,通过9根锚链系泊固定在水深120米的海洋深处。一方面通过多个油田的电力组网实现了海上油气电力高稳定性需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